我要留學, 美國, 高中推薦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/研究所 John Hopkins University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/研究所 John Hopkins University
校訓 拉丁語:Veritas vos liberabit 校訓中譯 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[1] 創辦時間 1876年2月22日,149年前 IPEDS編碼 162928 學校類型 私立,研究型大學 捐贈基金 $88億 (2021)[2] 校長 羅納德·J·丹尼爾斯 教師人數 3,100 學生人數 26,402 大學部人數 6,256 (2021)[3]:33 研究生人數 >20,000[3]:35 校址 總部: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 校區 美國馬里蘭州
巴爾的摩校區
月桂鎮校區
哥倫比亞校區
蒙哥馬利校區
華盛頓校區
新加坡校區
義大利波隆那校區
- 學校簡介
是一所主校區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研究型私立大學,1876年依據富商和慈善家約翰斯·霍普金斯的遺囑用其遺產建立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10個學院及主要分支機構,並在美國馬里蘭州、華府、義大利和中國設有校區或國際中心。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採用德國古老的海德堡大學研究所的概念,被認為是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[11],是美洲大學協會的12個創始會員之一。它的成功引發了美國其它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型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連續31年將該校列為全美科研經費開支最高的大學[12]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醫學、公共衛生、生物學、統計學、歷史學與國際關係等相關學術領域聞名世界,也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和詹姆斯·韋伯空間望遠鏡的地面控制中心所在地。
截至2020年4月,共有39名校友、教職工及研究人員獲諾貝爾獎。




- 排名
- 2020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2名
- 2020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1名
- 2020 QS 世界大學排名第24名
- 2019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6名
- 校園
霍姆伍德(Homewood)校區

- 克里格文理學院(Zanvyl Krieger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)
- 懷廷工學院(G.W.C. Whit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)
- 教育學院(School of Education)
- 哈伯太空望遠鏡研究所(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)
霍姆伍德校區是大學最古老的校區。校園位於巴爾的摩市的北部,地處集小鎮魅力與大都市活力於一身的查爾斯區,為大巴爾的摩都市圈的周末熱門度假地。從該地坐火車去華盛頓特區只需1小時,去紐約不到3小時,步行可達附近眾多名勝古蹟。校址地名霍姆伍德原是《獨立宣言》簽名人之一的查爾斯·卡羅爾之子的莊園。整個校園占地面積140英畝,四處古樹環抱,綠草如茵。校內建築以19世紀典型學院派風格的紅磚建築為主。校園裡四通八達的小路把各幢大樓連成一片,寧靜安謐,人文氣息濃郁,素有巴爾的摩「精神首府」的雅稱。
東巴爾的摩校區(醫學部)
- 護理學院

巴爾的摩市區
華盛頓特區
- 開瑞商學院(華盛頓校區)
- 保羅·尼采高級國際研究學院
馬里蘭州月桂鎮
-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(與美國國防部和NASA共建)



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/研究所 熱門科系:
醫學院
教育科系
國際關係
工程科系
統計科系
電腦科系
物理化學
公共事務
知名校友
- 亞當·里斯: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透過觀測遙遠超新星而發現宇宙加速膨脹。
- 湯瑪斯·伍德羅·威爾遜: 美國第28任總統,先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,紐澤西州州長等職。迄今為止他是唯一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美國總統。191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。
- 喬治·邁諾特與喬治·惠普爾:由於關於惡性貧血的研究而共同獲得193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
- 約瑟夫·厄爾蘭格(Joseph Erlanger)與赫伯特·斯賓塞·加瑟(Herbert Spencer Gasser)因為發現了多種不同的神經纖維及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研究,而獲頒194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
- 弗朗西斯·裴頓·勞斯(Francis Peyton Rous),他發現了反轉錄病毒 Rous sarcoma virus(RSV)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,因而獲得196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
- 丹尼爾·那森斯(Daniel Nathans),與漢彌爾頓·史密斯(Hamilton Smith): 於1970年代發現限制酶並發展分子生物學研究,獲得197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納森斯曾於1995至1996年期間,擔任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校長。
- 大衛·休伯爾(David Hunter Hubel)與合作者托斯坦·威澤爾(Torsten N. Wiesel): 由於對視覺系統中視覺信息處理的研究的貢獻,而與另一團隊的科學家羅傑·斯佩里(Roger W. Sperry)共同獲得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
- 馬丁·羅德貝爾(Martin Rodbell): 因發現G蛋白和這些蛋白在細胞信號傳導中的作用獲頒199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
- 黃詩厚(Alice S. Huang): 美籍華裔病毒學家,中央研究院院士。1971-1991年曾擔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教授。曾任美國微生物學會會長(1989)。紐約大學(NYU)理學院院長,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董事。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董事。2010年2月成為美國科學促進會(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,簡稱AAAS)主席。
- 海德邁(Thomas M. Henderschedt):美國海軍將領、美國駐華大使館國防武官。
- 黃明和:中華民國立法院無黨籍立法委員。
- 張博雅:曾任嘉義市市長、行政院衛生署署長、內政部部長兼臺灣省主席、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、監察院院長,是史上首位女性五院院長。
- 陳建仁: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。國際知名「砷中毒」權威學者、臺灣B型肝炎疫苗全面接種的推手之一,也是肝癌等癌症研究專家。
- 高為元:2015至2019年任香港大學副校長,2022年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。
- 諶立中:臺灣首任心理健康司司長。
- 蒲慕明: 中央研究院院士,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,中國科學院院士,現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,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傑出生物學講座教授。父親蒲良梢曾任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,逢甲大學航空工程學系系主任。
- 李桓英:公共衛生學家,發明漢生病(舊稱痲瘋病)「短程聯合化療方法」,中國駐世界衛生組織第一人。
- 麥克·彭博(Michael Rubens Bloomberg):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創始人,2002年至2013年間擔任紐約市市長。2020年9月公佈的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排名第14名,資產達550億美元。彭博公共衛生學院(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)2001年為表彰他為資助者而改今名。
評論功能已關閉